手機操作,機器人在田間自動行進……不到5分鐘,一方田塊的土壤基本信息已經展示在手機界面上。這款由揚州大學農學院研發的新產品——“iDror智能農業物聯網機器人”備受青睞。
智慧農業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揚州大學一直致力于開展農業智能化科技創新。“科技創新不能僅僅‘躺’在論文、實驗室里,而應該努力將其轉化為生產力服務‘三農’,這也是我們一直秉持的教育理念——在產學研結合中堅持實踐育人,讓更多的學生既提升科研學習能力,也能重視社會服務能力。”揚州大學農學院院長嚴長杰表示。
解決農民最實際的問題
揚州大學農學院博士生姚照勝三年前在跟隨導師前往各地進行農情考察時發現,大部分農業企業以及科研單位在進行田間苗情獲取時仍舊采用傳統的人工方法。有部分農業發達地區安裝了農業物聯網設備,而傳統的物聯網設備,因移動性差、投入成本高,并未能在農業企業間廣泛流行起來。
姚照勝看到了這一市場契機,與幾位同學共同創建了一家科技有限公司。在孫成明和劉濤兩位教師的指導下,團隊經過幾年的產品打磨、精心準備,于2018年正式生產出集多種農業傳感器于一身的“iDror智能農業物聯網機器人”。
“人工獲取農田信息和作物長勢耗時又耗工,‘iDror智能農業物聯網機器人’的研發初衷便是幫助農民解決最實際的問題,讓農戶足不出戶,便可在手機、平板或者電腦端遠程控制獲取田間數據,同時根據檢測結果實時生成防治方案,提高種植效率,更科學、智能地開展農業種植。”劉濤介紹。
“這個‘小家伙’在田里轉一圈測一測,就能告訴我們土壤墑情信息,還能提供進一步決策方案。讓我們既知道了‘病情’,又能‘對癥下方’,非常實用。”使用過的農戶對此贊不絕口。
這項發明不僅在2018年江蘇省第四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以及第四屆“協鑫杯”國際大學生綠色能源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中取得亮眼成績,同時于今年得到了揚州市天使夢想基金20萬元資助。
從“望天收”到“智慧地”
“公司的初期客戶目標群為規模農業經營戶、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科研單位及農業高校,采用線下直銷和代理商分銷為主、線上微校科技自營平臺為輔的營銷方式。同時我們還為用戶提供了配套服務,不斷優化產品,以滿足用戶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姚照勝向《中國科學報》介紹他們的銷售模式。
“目前產品推出的是iDror基礎版,今后我們還將針對不同類型客戶制定個性化產品及服務。”姚照勝表示。據了解,公司目前正與十多家農業企業、科研單位進行協商合作,同時擬與里下河農科所共同建立首批iDror智能農業物聯網機器人示范基地,用于科研人員、農業企業家等交流參觀。
“iDror承載著我們的初心和夢想——發揮專業優勢,以科研服務‘三農’。”姚照勝說。
“最重要的就是老師和學院的支持。為了幫助我們打開思路,老師們經常組織我們走進各大農業企業、科研單位進行參觀和交流,他們的技術理念和需求開拓了我們的視野。”研發團隊成員之一、揚州大學農學院博士武威說。
目前,該技術申請國家專利2項、軟件著作權6項,并于《精準農業》(Precision Agriculture)等國際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篇。
“更多的農業科技研發與應用,農民需要、行業需要,時代更需要。我們應馬不停蹄、勇攀高峰,這是我們的責任與擔當。”姚照勝表示。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信息化、智能化新興農業的發展勢必極大推進農業生產的現代化進程,這一代青年科研者,應該充分發揮智慧與力量,讓農民從‘望天收’到種‘智慧地’,解決農業生產最實際的問題,更好地助力現代農業發展。”孫成明說。
智慧農業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揚州大學一直致力于開展農業智能化科技創新。“科技創新不能僅僅‘躺’在論文、實驗室里,而應該努力將其轉化為生產力服務‘三農’,這也是我們一直秉持的教育理念——在產學研結合中堅持實踐育人,讓更多的學生既提升科研學習能力,也能重視社會服務能力。”揚州大學農學院院長嚴長杰表示。
解決農民最實際的問題
揚州大學農學院博士生姚照勝三年前在跟隨導師前往各地進行農情考察時發現,大部分農業企業以及科研單位在進行田間苗情獲取時仍舊采用傳統的人工方法。有部分農業發達地區安裝了農業物聯網設備,而傳統的物聯網設備,因移動性差、投入成本高,并未能在農業企業間廣泛流行起來。
姚照勝看到了這一市場契機,與幾位同學共同創建了一家科技有限公司。在孫成明和劉濤兩位教師的指導下,團隊經過幾年的產品打磨、精心準備,于2018年正式生產出集多種農業傳感器于一身的“iDror智能農業物聯網機器人”。
“人工獲取農田信息和作物長勢耗時又耗工,‘iDror智能農業物聯網機器人’的研發初衷便是幫助農民解決最實際的問題,讓農戶足不出戶,便可在手機、平板或者電腦端遠程控制獲取田間數據,同時根據檢測結果實時生成防治方案,提高種植效率,更科學、智能地開展農業種植。”劉濤介紹。
“這個‘小家伙’在田里轉一圈測一測,就能告訴我們土壤墑情信息,還能提供進一步決策方案。讓我們既知道了‘病情’,又能‘對癥下方’,非常實用。”使用過的農戶對此贊不絕口。
這項發明不僅在2018年江蘇省第四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以及第四屆“協鑫杯”國際大學生綠色能源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中取得亮眼成績,同時于今年得到了揚州市天使夢想基金20萬元資助。
從“望天收”到“智慧地”
“公司的初期客戶目標群為規模農業經營戶、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科研單位及農業高校,采用線下直銷和代理商分銷為主、線上微校科技自營平臺為輔的營銷方式。同時我們還為用戶提供了配套服務,不斷優化產品,以滿足用戶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姚照勝向《中國科學報》介紹他們的銷售模式。
“目前產品推出的是iDror基礎版,今后我們還將針對不同類型客戶制定個性化產品及服務。”姚照勝表示。據了解,公司目前正與十多家農業企業、科研單位進行協商合作,同時擬與里下河農科所共同建立首批iDror智能農業物聯網機器人示范基地,用于科研人員、農業企業家等交流參觀。
“iDror承載著我們的初心和夢想——發揮專業優勢,以科研服務‘三農’。”姚照勝說。
“最重要的就是老師和學院的支持。為了幫助我們打開思路,老師們經常組織我們走進各大農業企業、科研單位進行參觀和交流,他們的技術理念和需求開拓了我們的視野。”研發團隊成員之一、揚州大學農學院博士武威說。
目前,該技術申請國家專利2項、軟件著作權6項,并于《精準農業》(Precision Agriculture)等國際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篇。
“更多的農業科技研發與應用,農民需要、行業需要,時代更需要。我們應馬不停蹄、勇攀高峰,這是我們的責任與擔當。”姚照勝表示。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信息化、智能化新興農業的發展勢必極大推進農業生產的現代化進程,這一代青年科研者,應該充分發揮智慧與力量,讓農民從‘望天收’到種‘智慧地’,解決農業生產最實際的問題,更好地助力現代農業發展。”孫成明說。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v26656.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