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到中國農業發展趨勢,有人就會不假思索地大聲說:還是要走集體化道路。“走集體化道路”肯定沒錯,但從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到現在,農業一直走的就是集體化道路啊,因為農村土地的所有權一直是集體的,只是大家不在一起干活,而在自家分的田地干活而已,所以,不存在“還是”要走集體化道路問題。
其實,他所說的“走集體化道路”指的是取消農村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把分給農民家庭的土地全部重新收歸集體,恢復過去的大集體經營模式,走規模化耕作之路。
那么,我國農業農村土地的經營方式究竟適合哪種模式呢?我們還是看看最受歡迎的中國農業專家溫鐵軍教授是如何看的。
溫鐵軍教授最新出版了一部關于農業發展的著作《從農業1.0到農業4.0:生態轉型與農業可持續》,他在書中首先表明:農業發展只能走自己的路。
他在這本書中介紹了世界農業的兩大模式,一是“盎格魯-撒克遜”模式,其實就是“美國模式”,就是實行大規模集成農業模式。通過規模化經營、機械化生產、單一化種植、市場化銷售,進行高投入和高消耗的農業生產。比如我們的鄰國菲律賓。這種模式依賴對發展中國家的成本轉嫁,換句話說,就是把高昂的農業成本轉嫁給發展中國家,說白了就是經濟侵略。
另一種模式是“萊茵"模式,就是歐洲萊茵河流經的一些國家實行的模式,比如瑞士、德國、荷蘭等國家。主要是中小農場農業,這些國家人口少,資源相對豐富,所以,社會化、生態化、綠色化特征比較明顯。但不足的是國家財政負擔太重,生產力提高緩慢。
而這兩種模式都不適合中國農業效仿。溫教授說,亞洲大多數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共同的特點是人均資源少,尤其是中國,占世界人口25%,但耕地僅有18億畝左右,占世界耕地的7%,水資源僅占世界的6.4%,而且山地和丘陵占90%左右,平原僅占10%,人地關系緊張,比較適合以家庭為單位從事小規模的農業模式。所以,以美國農業為代表的“盎格魯-撒克遜”規模化經營模式和以德國、瑞士等為代表的“萊茵”模式都不太適合中國農業,而日本、韓國的農業生產模式比較適合中國。
那么,中國農業未來發展的趨勢究竟是什么呢?溫鐵軍教授為我們指出了大方向與具體做法。
“堅持生態文明,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是中國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家庭農場+小農戶”的自耕農業生產是具體模式。
具體做法:
一、保持生物多樣性
據有關學者研究報告顯示,截至目前,全世界栽培的農作物大約有1200多種,而發源于中國的就有200多種。我國從新石器時代開始,我們的先民就開始種植水稻和小米,發展到近代,除了小麥、玉米、水稻主糧外,還有其它多種多樣的五谷雜糧以及油料作物,比如光是豆類就有十幾種之多,但近年來,農作物基本上就剩下三大主糧了,五谷雜糧由于成本高,收益低,基本上沒人種了。
二、土地均分
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人少地多,人均耕地至少在幾百畝以上,美國農民人均耕地900多畝,而且大多數是平原,適合私有化和規模化、大型機械化、現代化耕作經營和管理,而我國人多地少,農民人均耕地僅2畝左右,而且百分之九十是山地,地塊小,梯田多,不適合規模化和大型機械化耕作和現代化管理,所以,土地必須均分,但不得私有化,不得買賣,所有權必須歸集體,承包權歸農民,以家庭為單位耕作經營。
三、整合資源,實行股份制
農村出現凋敝的主要原因是,產權不清,集體經濟空虛。現在,農村土地產權基本上已經清晰,所有土地(包括宅基地)所有權歸集體,使用權歸個人,而且大部分已經確權,但很多集體資產卻產權不清,被村干部和個人占用。現在,國家提出強化農村集體經濟,就是要整合各種資源,實行股份制,將股權分給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按股份紅。這樣,產權清楚,集體的每一種資源與村民都有具體的利益關系,不再是過去只有生產隊隊長操心的情況,人人都是管理者受益者和監督者,集體資產就不會被個人占有或占用。
四、發展綠色、優質農產品,提高農產品價格,增加農民收入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農業經歷了由溫飽到吃飽的階段,現在已經開始向吃好的目標發展,未來社會,無污染的綠色食品會成為主流消費品。
在溫飽的年代,人們以吃飽飯作為目標,農業以農產品數量為主要發展目標,而現在,這個目標已經悄然發生變化,已經由吃飽變為吃好,主食(主糧)的消費量在逐漸降低,肉、蛋、奶、食用油等副食品逐漸增多,綠色無污染的農產品和食品需求量在不斷增加。
未來,無污染的綠色的、優質的農產品和食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愛,一斤無污染的優質大米即便是十幾塊錢,很多人還是選擇購買,這就倒逼農業生產從過去的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發展。
另外,從整個生活看,隨著現代化、機械化、智能化、數字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工作時間會越來越少,休閑娛樂時間會越來越多。而城里人最喜歡到農村去觀光和體驗采摘、點種、插秧、耕耙等農事活動,這也給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戶經營者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的機遇和前景。
總之,以美國農業為代表的“盎格魯-撒克遜”規模化模式不是中國農業學習的榜樣,以瑞士、德國等歐洲國家的“萊茵”模式也不是中國農業學習的榜樣,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與模式是以家庭農場+小農戶經營+社會化服務為主要發展模式。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