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高溫天,嘉興不少農業企業利用數字化新技術,加快農業車間轉型升級,既巧妙地避開了高溫,又增加了經濟效益,“風里來,雨里去,一年四季離不開莊稼地”的傳統農業生產模式正悄然發生著變化。
一到湘家蕩農業數字化工廠,只見幾座2層樓高的玻璃大棚在陽光下泛著銀光。走進種著番茄的玻璃大棚,一陣陣的涼意撲面而來,讓人心曠神怡。
究竟是什么讓這個玻璃大棚如此清涼呢?
只見栽培架上,一排排串珠番茄整整齊齊,甚是喜人。這里的番茄秧苗不需要土壤,而是采用立體栽培,秧苗生長在椰糠條內,每株秧苗根部插有一根小細管。栽培架的底部有一根輸風管,這就是車間“清涼”的秘訣之一。
“我們的農業數字化工廠采用智能溫室正壓通風系統,將溫室外的空氣經過濕簾降溫,而后均勻地經過風機,通過正壓排入輸風管內,再經通風孔和可調節的輸風口進入溫室,使得溫室內的溫度得到均勻調節,既滿足了植物對穩定的溫度環境需求,又給人帶來了清涼。”湘家蕩農業數字化工廠項目負責人李慶超說。
除了這套智能系統,棚內還配備了內外遮陽網,通過智能傳感器,自動調節到最佳環境狀態。
“傳統大棚的番茄種植,一到夏天,棚內溫度基本要50多度,而現在在數字農業工廠的大棚里,一旦光照強度過高,遮陽網就會自動開始覆蓋,讓棚內的溫度始終保持在28度左右,所以這么熱的天,我們在里面工作也感覺不到熱。”員工胡元喜正駕駛著一輛小型專用采摘車穿梭在栽培架間。“以前在田里種植一畝番茄需要6個人管理,現在有了數字農業工廠,我們只需2人就能輕松搞定,工作非常輕松。”
農業數字化車間內還采用全自動水肥一體化灌溉施肥系統,不僅節約了人力、物力,還提高了農產品經濟效益。
“我們的智能玻璃溫室和傳統的大棚溫室相比,一畝小番茄的產量能達到2萬公斤,一畝大番茄的產量則能達到4萬公斤,產能是傳統大棚的5倍,畝均產值也有20余萬元,效益非常可觀。”李慶超說。
據了解,湘家蕩農業數字化工廠項目于2021年6月正式投產,占地面積62畝,建設面積3萬平方米。與傳統農業園相比,這一數字農業工廠匯集了全球先進的農業技術及現代農業設施設備,打造了智慧農業生產、物聯網智能管理、自動分揀包裝、智能保鮮儲藏物流、高科技示范展示等五大功能區,“空調房”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我們的數據平臺,就相當于整個工廠的大腦。通過智能傳感器,采集生產、加工、冷鏈中的各項現場數據,通過智能數據庫比對,控制系統發出相應指令,自動調節到生產最佳環境狀態、產品最佳儲藏溫度,從而形成全套科學的實施管理方案。”在工廠數字室內,湘家蕩農業數字化工廠項目運營負責人曹春官介紹,“動動手指即可實現全程智能操控,讓作物達到一個最好的生長狀態。”
搭乘數字化快車,湘家蕩區域現代農業正在迎來加速發展的黃金期,也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展現著獨特的亮色。“以農業數字化工廠為核心,我們將大力推動‘農業+科技’‘農業+數字’發展,輻射帶動周邊農業主體實現數字賦能、科技賦能,形成‘1+X’數字農業新格局,著力打造數字化現代都市農業標桿。”湘家蕩區域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憑借著智慧農業技術,湘家蕩農業數字化工廠如今年產值最高可達1000萬元,每年可為消費者提供100萬公斤優質新鮮綠色蔬菜,可直接或間接培養帶動新型職業技術農民500人以上,大幅度提升現代農業的經濟效益。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