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著名作家周立波回到益陽,創作出長篇小說《山鄉巨變》,藝術地描述了中國農村的巨大變革。60年后的今天,還是在這片熱土上,刮起新一輪現代農業改革的東風,先行先試,創造了綠色農產品供給“益陽特色”、農業產業化“益陽路徑”“互聯網+農業”“益陽模式”,續寫出“山鄉巨變”新篇章。
本報記者 夏訓武 通訊員 封偉
洞庭魚米香,農業看益陽。
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全省唯一的現代農業改革試驗市,我市在深化農村改革、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道路上,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和擔當,敢闖敢試,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繪就了一幅絢麗多彩的農業新畫卷,農林牧漁總產值增速連續6年居全省前列。
作為國家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我市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大道上,邁出更快更堅定的步伐。秀美益陽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糧食、稻蝦、蔬菜、黑茶等現代農業產業遍地開花,綠色品牌叫響市場,“一縣一特”“益村”平臺建設增光添彩。今天的益陽,正如一顆耀眼的明珠閃耀洞庭,吸引來自世界的目光。
應勢而動 融合發展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應勢而動,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三農”工作部署,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步壯大,全市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加快形成,農業發展質量與效果明顯提升,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打開歷史的篇章、抓住時間的節點、樹立工作的坐標,從我市現代農業發展軌跡中,拼搏奮進的印記清晰可見——
這是一條遒勁有力、指向未來的拼搏線。高標準農田面積比重達到67%,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接近80%,農業綜合信息服務能力的鄉鎮比重、“12316”等農業信息服務熱線覆蓋率均達到100%。
這是一條亮點頻現、砥礪前行的奮進線。經營管理水平明顯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穩中向好,安化、赫山成功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沅江、桃江、南縣、資陽被列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農產品加工業穩定發展,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智慧大農業平臺建設加快推進,數字鄉村規模初現;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初見雛形,全市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6萬家以上。專業大戶發展到4.8萬戶;“百企千社萬戶”現代農業發展工程深入開展,3年有26家龍頭企業、215家農機合作社、842戶家庭農場獲得省級扶持。
這是一條融合發展、持續上揚的上行線。益陽現代農業嘉年華、云上茶旅文化園等一批研學旅游熱點,持續升溫;安化黑茶文化系統申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從巍巍雪峰到浩浩洞庭,從保守走向開放,從傳統走向現代,一幅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正在銀城大地徐徐展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聚力特色農業發展,大力推進“131千億級產業”工程,即“一強”,大力發展安化黑茶產業;“三優”,突出發展優質水產業、優質稻蝦產業、優質蔬菜產業;“一特”,即以益陽老字號、休閑食品為重點發展特色食品加工業,打造兩百億級以上茶產業、稻蝦產業、水產業與百億級以上蔬菜產業、休閑食品產業。基本形成了以湖區著重發展商品糧、蘆筍、水產和食品加工業,丘陵山區著重發展茶葉、竹筍、中藥材加工和休閑農業,中心城區周邊發展糧食、食品加工和蔬菜產業的“一縣一特、一片一業”的農業發展新格局。正是這種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我市“一縣一特、一片一業”的農業發展新格局已基本形成,特色產業強起來,品牌響起來,產品紅起來,安化黑茶、桃江筍竹、赫山大米、沅江蘆筍、南縣小龍蝦、大通湖大閘蟹、資陽休閑食品等縣域農產品更是聲名遠播。
特色產業 各領風騷
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安化黑茶經過10余年的飛速發展,已香飄海內外,成為安化縣的支柱產業,安化縣也因此得名“中國黑茶之鄉”。安化縣現有茶園面積35萬畝,擁有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8家,市級龍頭企業26家,綜合產值180億元。告別傳統的家庭式、作坊式生產方式,安化黑茶邁向清潔化、自動化、智能化,形成一條從茶葉種植、初加工、加工、倉儲、物流配送、終端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安化黑茶” 被評定為中國十大茶葉公共品牌和湖南省十大農業品牌,公共品牌市場估價已達30億元以上。牽頭制定了從茶園到茶杯的標準體系,現有14個省級地方標準、8個國家標準,并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中國馳名商標3個、省級著名商標12個,中華老字號1個,湖南老字號2個,被評定為中國十大茶葉公共品牌和湖南省十大農業品牌。
南縣小龍蝦,吃出大產業。南縣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稻蝦產業,通過開展“科研示范、苗種繁育、生態種養、加工出口、健康餐飲、冷鏈物流、精深加工”等項目建設,已建成完整的稻蝦產業鏈。據統計,至2019年止,南縣共發展稻蝦種養面積50萬畝,年產小龍蝦8萬噸、稻蝦米24萬噸,綜合產值超過100億元。培育壯大了順祥食品、金之香米業、溢香園米業等一批稻蝦生產加工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打造了7個高標準集中連片萬畝稻蝦示范基地,22個千畝稻蝦產業示范園。發布了《稻蝦生態種養技術規程》《南縣小龍蝦》等4個省級以上標準,有17個稻蝦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30萬畝稻蝦田成為國家綠色產品原料基地。南縣被命名為“中國蝦稻米之鄉”,獲批“中國好糧油”行動示范縣;“南縣稻蝦米”獲得中國地理標志認證,“南縣小龍蝦”獲得中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南縣稻蝦米”成為全省首個進入香港市場的湘米品牌,順祥食品小龍蝦暢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素有“中國南竹之鄉”的桃江,筍竹產業較為發達,是全國重要的筍竹集散地之一。近年來,通過加強筍竹基地建設,挖掘筍竹美食文化,加大品牌宣傳力度,舉辦竹文化節,“桃江筍竹”逐步成為桃江縣主導特色產業,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目前,桃江共有筍竹省級龍頭企業6家,筍竹加工企業28家,筍竹專業合作社32家,年產值近20億元。“桃江竹筍”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
作為“全國十大米市”之一,赫山區高度重視大米品牌質量建設,以實施“中國好糧油”行動國家級示范縣為抓手,全力打造“赫山蘭溪大米”地理標志品牌,以赫山現代農業示范區基地示范引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育出玉針香、粵王絲苗等一批產量高、食味品質好、適銷對路的新品種,以其晶瑩如玉、口感醇香、營養豐富,備受消費者青睞。當前,赫山區正舉全區之力,將蘭溪糧食產業園,打造為集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科技研發以及觀光體驗于一體的糧食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
此外,沅江蘆筍、大通湖水產、資陽休閑食品均各具特色,發展前景看好。
現代農業 智慧創新
綠色是益陽農業發展的底色,智慧是益陽農業發展的特色。在我市各縣(區、市),各具特色的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我市鄉村增添了一處處風光勝景,見證了全市現代農業建設水平的顯著提升。
目前我市通過強化政府引導,出臺政策支持,抓好資源整合,已成功創建1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43個特色產業省級示范園,爭取國、省扶持資金2億元以上。在此基礎上,各縣(區、市)圍繞“以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創建主題,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重點,聚焦新型經營主體,打造了7個國家現農業核心示范區,成為推動全市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引領者。
赫山區積極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大力推進“三園一體”和“一線三環”現代農業產業觀光帶建設,全力打造市級現代農業改革發展示范區;安化縣舉全縣之力推動茶產業發展,入選首批國家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安化黑茶產業園成為2018年全省唯一獲批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南縣洞庭湖生態經濟創新示范區成為集現代農業生產示范、研發創新、休閑觀光和生態環保為一體,具有較高綜合效益和經濟競爭力的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園區。
在鄉村振興的路上,我市乘“云”而上,借力“一張網”,加快互聯網技術與傳統農業的融度融合,打造現代農業升級版。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成功舉辦綠色農業智慧鄉村互聯網大會,為鄉村發展增添新動能。集黨務、政務、村務、商務和社會服務于一體的“益村”平臺,注冊總人數達217萬余人,占全市總人口的45.3%。桃江縣、南縣先后獲評為電子商務進農村全國綜合示范縣。“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益陽模式,開辟出一片農村農業發展新天地。
我市通過現代農業的發展,正逐步“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本報記者 夏訓武 通訊員 封偉
洞庭魚米香,農業看益陽。
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全省唯一的現代農業改革試驗市,我市在深化農村改革、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道路上,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和擔當,敢闖敢試,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繪就了一幅絢麗多彩的農業新畫卷,農林牧漁總產值增速連續6年居全省前列。
作為國家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我市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大道上,邁出更快更堅定的步伐。秀美益陽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糧食、稻蝦、蔬菜、黑茶等現代農業產業遍地開花,綠色品牌叫響市場,“一縣一特”“益村”平臺建設增光添彩。今天的益陽,正如一顆耀眼的明珠閃耀洞庭,吸引來自世界的目光。
應勢而動 融合發展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應勢而動,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三農”工作部署,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步壯大,全市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加快形成,農業發展質量與效果明顯提升,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打開歷史的篇章、抓住時間的節點、樹立工作的坐標,從我市現代農業發展軌跡中,拼搏奮進的印記清晰可見——
這是一條遒勁有力、指向未來的拼搏線。高標準農田面積比重達到67%,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接近80%,農業綜合信息服務能力的鄉鎮比重、“12316”等農業信息服務熱線覆蓋率均達到100%。
這是一條亮點頻現、砥礪前行的奮進線。經營管理水平明顯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穩中向好,安化、赫山成功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沅江、桃江、南縣、資陽被列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農產品加工業穩定發展,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智慧大農業平臺建設加快推進,數字鄉村規模初現;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初見雛形,全市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6萬家以上。專業大戶發展到4.8萬戶;“百企千社萬戶”現代農業發展工程深入開展,3年有26家龍頭企業、215家農機合作社、842戶家庭農場獲得省級扶持。
這是一條融合發展、持續上揚的上行線。益陽現代農業嘉年華、云上茶旅文化園等一批研學旅游熱點,持續升溫;安化黑茶文化系統申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從巍巍雪峰到浩浩洞庭,從保守走向開放,從傳統走向現代,一幅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正在銀城大地徐徐展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聚力特色農業發展,大力推進“131千億級產業”工程,即“一強”,大力發展安化黑茶產業;“三優”,突出發展優質水產業、優質稻蝦產業、優質蔬菜產業;“一特”,即以益陽老字號、休閑食品為重點發展特色食品加工業,打造兩百億級以上茶產業、稻蝦產業、水產業與百億級以上蔬菜產業、休閑食品產業。基本形成了以湖區著重發展商品糧、蘆筍、水產和食品加工業,丘陵山區著重發展茶葉、竹筍、中藥材加工和休閑農業,中心城區周邊發展糧食、食品加工和蔬菜產業的“一縣一特、一片一業”的農業發展新格局。正是這種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我市“一縣一特、一片一業”的農業發展新格局已基本形成,特色產業強起來,品牌響起來,產品紅起來,安化黑茶、桃江筍竹、赫山大米、沅江蘆筍、南縣小龍蝦、大通湖大閘蟹、資陽休閑食品等縣域農產品更是聲名遠播。
特色產業 各領風騷
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安化黑茶經過10余年的飛速發展,已香飄海內外,成為安化縣的支柱產業,安化縣也因此得名“中國黑茶之鄉”。安化縣現有茶園面積35萬畝,擁有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8家,市級龍頭企業26家,綜合產值180億元。告別傳統的家庭式、作坊式生產方式,安化黑茶邁向清潔化、自動化、智能化,形成一條從茶葉種植、初加工、加工、倉儲、物流配送、終端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安化黑茶” 被評定為中國十大茶葉公共品牌和湖南省十大農業品牌,公共品牌市場估價已達30億元以上。牽頭制定了從茶園到茶杯的標準體系,現有14個省級地方標準、8個國家標準,并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中國馳名商標3個、省級著名商標12個,中華老字號1個,湖南老字號2個,被評定為中國十大茶葉公共品牌和湖南省十大農業品牌。
南縣小龍蝦,吃出大產業。南縣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稻蝦產業,通過開展“科研示范、苗種繁育、生態種養、加工出口、健康餐飲、冷鏈物流、精深加工”等項目建設,已建成完整的稻蝦產業鏈。據統計,至2019年止,南縣共發展稻蝦種養面積50萬畝,年產小龍蝦8萬噸、稻蝦米24萬噸,綜合產值超過100億元。培育壯大了順祥食品、金之香米業、溢香園米業等一批稻蝦生產加工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打造了7個高標準集中連片萬畝稻蝦示范基地,22個千畝稻蝦產業示范園。發布了《稻蝦生態種養技術規程》《南縣小龍蝦》等4個省級以上標準,有17個稻蝦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30萬畝稻蝦田成為國家綠色產品原料基地。南縣被命名為“中國蝦稻米之鄉”,獲批“中國好糧油”行動示范縣;“南縣稻蝦米”獲得中國地理標志認證,“南縣小龍蝦”獲得中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南縣稻蝦米”成為全省首個進入香港市場的湘米品牌,順祥食品小龍蝦暢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素有“中國南竹之鄉”的桃江,筍竹產業較為發達,是全國重要的筍竹集散地之一。近年來,通過加強筍竹基地建設,挖掘筍竹美食文化,加大品牌宣傳力度,舉辦竹文化節,“桃江筍竹”逐步成為桃江縣主導特色產業,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目前,桃江共有筍竹省級龍頭企業6家,筍竹加工企業28家,筍竹專業合作社32家,年產值近20億元。“桃江竹筍”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
作為“全國十大米市”之一,赫山區高度重視大米品牌質量建設,以實施“中國好糧油”行動國家級示范縣為抓手,全力打造“赫山蘭溪大米”地理標志品牌,以赫山現代農業示范區基地示范引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育出玉針香、粵王絲苗等一批產量高、食味品質好、適銷對路的新品種,以其晶瑩如玉、口感醇香、營養豐富,備受消費者青睞。當前,赫山區正舉全區之力,將蘭溪糧食產業園,打造為集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科技研發以及觀光體驗于一體的糧食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
此外,沅江蘆筍、大通湖水產、資陽休閑食品均各具特色,發展前景看好。
現代農業 智慧創新
綠色是益陽農業發展的底色,智慧是益陽農業發展的特色。在我市各縣(區、市),各具特色的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我市鄉村增添了一處處風光勝景,見證了全市現代農業建設水平的顯著提升。
目前我市通過強化政府引導,出臺政策支持,抓好資源整合,已成功創建1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43個特色產業省級示范園,爭取國、省扶持資金2億元以上。在此基礎上,各縣(區、市)圍繞“以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創建主題,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重點,聚焦新型經營主體,打造了7個國家現農業核心示范區,成為推動全市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引領者。
赫山區積極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大力推進“三園一體”和“一線三環”現代農業產業觀光帶建設,全力打造市級現代農業改革發展示范區;安化縣舉全縣之力推動茶產業發展,入選首批國家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安化黑茶產業園成為2018年全省唯一獲批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南縣洞庭湖生態經濟創新示范區成為集現代農業生產示范、研發創新、休閑觀光和生態環保為一體,具有較高綜合效益和經濟競爭力的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園區。
在鄉村振興的路上,我市乘“云”而上,借力“一張網”,加快互聯網技術與傳統農業的融度融合,打造現代農業升級版。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成功舉辦綠色農業智慧鄉村互聯網大會,為鄉村發展增添新動能。集黨務、政務、村務、商務和社會服務于一體的“益村”平臺,注冊總人數達217萬余人,占全市總人口的45.3%。桃江縣、南縣先后獲評為電子商務進農村全國綜合示范縣。“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益陽模式,開辟出一片農村農業發展新天地。
我市通過現代農業的發展,正逐步“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v26656.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