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深入滲透到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發生深刻變革,有力促進了傳統農業向智慧化、綠色化、融合化轉型升級,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農業農村部農機作業監測與大數據應用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大數據系教授、博導吳才聰在接受新華網“數字經濟這十年”系列訪談時表示,數字經濟讓農業更智慧。
“四大支撐”推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過去十年,數字經濟在中國得到蓬勃發展,我們可以看到企業紛紛進行數字化轉型,國家組織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這一系列的操作說明數字經濟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產管理當中。
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四方面的支撐:構成世界的三大要素是“物質、能量、信息”,我們要充分利用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關系;人類需求的不斷提高驅動數字經濟的發展;科技進步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保障,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通信等技術為人們更廉價的獲取、傳輸、和儲存應用數據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指明方向,相關法律法規為數字經濟保駕護航。
北斗+數字農業,天地融合精準作業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它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高精度定位、導航系統授時等服務,過去十年,北斗在農業領域取得了廣泛和深入的效果。
一方面,北斗在農機的自動駕駛、遠程運維和管理、精準作業等方面的應用。北斗農機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利用衛星定位、機械控制、組合導航等技術,使農機按照既定線路自動行駛,大大提升了作業質量及效率,解放生產力。
另一方面,傳統的插秧機需要兩到三個人操作,加裝北斗終端后,只需一位技術員在“云端”操作,插秧機就可以按照規劃路線行進作業,基本實現“無人化”插秧。基于北斗的農機設備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減輕了農民的勞動負擔,還節約了大量人力物力資源,很好的緩解了用工難、用工貴的問題。
構建國家農機作業大數據,能夠實現從定向管理到定量管理,從事后管理發展為實時監測的目的,在農業增產管理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大數據、區塊鏈改變農業經營方式
在農業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方式的轉變過程中農業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在其中起到了根本性、促進性的作用,我們通過農機大數據,可以開展精確的作業統計。
區塊鏈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為農業領域的溯源和監管提供了一種創新的解決方案。隨著區塊鏈技術和相關技術的應用,我們可以開展農產品的質量追溯,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無縫跟蹤和監督,確保食品安全。
運用數據可以實現節能環保。今年夏天聯合收割機開展小麥收割作業時遭遇大雨,為收割帶來了難度,有了北斗定位大數據技術。同時基于小麥收割機的位置的移動數據,可以讓收割機不停歇作業,極大提高了收割效率。利用北斗系統制定的路線把油送到田里,還能讓收割機少跑路,從而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
數字化技術在農業領域還有著非常廣闊和深入的應用前景。
未來通過發展數字化技術進一步提高我國農業生產的安全質量和工作效率。如建立省市級農機或農業大數據,為農業生產、管理、政策落實奠定數據基礎,還可以開展區域性的移動數據,進一步實現節能增效、節能環保。在農田內可以利用數字化的技術來實現少人化作業,進一步緩解我國用工難、用工貴的局面。
來源:新華網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