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水稻田內兩臺安裝了農機自駕儀的插秧機按照設定好的作業程序按部就班地插秧,工作人員只需擺放好秧盤便可在手機上操作剩余步驟,指尖輕點,無人駕駛的插秧機緩緩駛過,車身后是一排排栽種整齊的秧苗。在廣州市黃埔區蓮塘村的極飛超級農場里,水稻全程“無人化”種植模式已初顯雛形。
Δ工作人員在無人駕駛的插秧機上擺放秧盤。
只需兩三個小時,三十余畝的晚造稻自動化插秧工作即可完成,嚴謹高效的農業無人機大大提升了這塊土地的利用率。就像種地游戲那樣,玩家在屏幕前動動手指即可經營自己的農場,從播種、植保到收獲一氣呵成。超級農場運營負責人葉永輝說,極飛科技的終極目標就是讓種地像“打游戲”一樣簡單,讓未來的“新農人”在指間完成各類農事工作。
與傳統農場不同,超級農場的農業場景變得更加科技化、未來化、智慧化,一場農業新質生產力帶來的數字變革正在悄然發生。
一部手機種好地
水稻無人種植場景逐漸成型
一周前,農場的另一塊稻田已經完成了無人機飛播作業,省去了傳統水稻種植的育秧、插秧等環節,這是超級農場探索水稻全程無人化種植模式的第四造。
“雖然目前還不能實現所有環節自動化、無人化,但已經顯著減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作業效率。”葉永輝介紹道,以水稻插秧為例,安裝了農機自駕儀的插秧機,提供了直線、曲線、帶狀條播等多種作業模式以供選擇,旋耕、開溝、播種、覆膜、插秧等農事任務,只需在手機上操作即可。“從效率上講,傳統插秧機1天的作業面積在30到50畝之間,農業無人機則可在半天時間內完成百畝稻田的播撒作業。”
Δ安裝了農機自駕儀的插秧機,通過手機即可操控。受訪者供圖
農場里的各種數字化設備取代了絕大部分人工。遙感無人機采集田間數據,完成定時巡田檢測等工作;農業氣象站、智能灌溉系統和農業物聯網監測調整作物生長情況,自動預警并防治病蟲草害;各類農機自駕儀、農業無人機等機械完成耕田、播種、收獲等各環節農事操作。在超級農場,用智慧農業技術管理高標準農田的規模化種植場景逐漸成型。
Δ農業無人車就像農田里的“變形金剛”,一車滿足多種農事場景。受訪者供圖
不過,葉永輝認為,探索農場無人化其實是提高農場自動化率的過程,“通過這種探索,未來將能夠讓一個人通過電腦或手機遠程管理多個農場。”極飛科技已經在新疆建成的“超級棉田”,基本實現了“一部手機種好地”——3000畝棉田僅由兩名“90后”管理,借助農業無人機、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成功將傳統種植模式下所需要的二十余人縮減為兩人。
“極飛人的使命是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致力于用科技為農業賦能。”極飛科技聯合創始人龔槚欽多次表示。從最初推出農業無人機到如今推出農機自駕儀、智能灌溉閥等多款智慧農業產品,該公司的產品已進入63個國家和地區。
農業產業數智化
新質生產力賦能社會化服務
在超級農場的太空艙基地里,各種型號的無人機琳瑯滿目,極飛P150 2024款、P100 Pro 2023款、P60 2024款……既有功能全面的大載重“多面手”,也有小載重單人作業神器,不同大小的無人機集精準噴灑、智能播撒、巡田測繪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可在多種復雜地形下進行自動化精準作業。目前,極飛科技農業無人化設備運營數量約11萬臺、累計農田作業面積達17.4億畝次。
Δ展廳內各種型號的無人機琳瑯滿目。
廣州市興農農業服務有限公司(下稱“興農農業”)便是依托極飛農機設備,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組織之一,公司共有12臺無人機設備,服務區域涵蓋廣州、佛山、清遠、汕頭等多地,年作業農田面積超12萬畝次。
“隨著極飛科技各類無人機投入規模化生產,價格也逐漸降低,比如目前普通的稻田植保作業只需要10元/畝/次,與人工價格基本持平,越來越多人選擇使用農機作業代替人工。”興農農業技術經理劉廣鎮表示,現在農戶們種地相比以前越來越容易。
就像種地游戲里每一塊地的情況都清晰明了,玩家可以“對癥下藥”一樣,借助智能化農機設備,在現實的農田里也可以“分類管理”。劉廣鎮介紹道,他們正嘗試使用遙感測繪無人機搭載多光譜攝像頭,配合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軟件分析,生成農田AI處方圖,實現“哪里有蟲打哪里,哪里缺肥撒哪里”。
Δ遙感無人機可以應用于各種復雜場景。
在極飛科技各類農業機械產品的加持下,即使是種地新手也能像“打游戲”一樣種好地。
中商產業研究院的2024年中國植保無人機行業市場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極飛科技在國內植保無人機行業市場占有率超過37%,位居全國第二。截至6月30日,極飛農業無人機累計提升作物產量1862萬噸,為農業生產節省燃油6.3億升,節約農業用水超過5889萬噸,助力減少農業生產碳排放168萬噸。
“我們將堅持技術創新,推動農業生產方式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通過數實融合打造新質生產力,構建‘低空+農業’的應用標桿。”龔槚欽表示,極飛科技還將探索無人化技術在更多農業生產場景的應用需求,推動農業提質增效。
這場農業數字革命,正鋪就一條農業“智”富路,“慧”就現代農業新圖景。
來源:南方農村報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