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
讓老百姓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健康,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大食物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多渠道拓展食物來源,探索構建大食物監測統計體系。”
數據顯示,到2022年6月,城鄉居民人均年原糧消費由1978年的247.8千克下降到130千克,而人均年食物總消費量從1978年的515千克增長到超過1400千克。這其中,肉蛋奶、果菜魚等非主糧食物需求量快速上升。
圖①:江蘇省泗洪縣,養蜂人在洋槐樹林放養蜜蜂。許昌亮攝(人民視覺)
圖②:湖北省秭歸縣,村民正在使用無人機吊運橙子。鄭 坤攝(影像中國)
圖③:河北省井陘縣,種植戶正在采摘蘋果。張曉峰攝(影像中國)
圖④: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養殖戶在裝運小龍蝦。劉繼剛攝(影像中國)
圖⑤:山東省榮成市,養殖工人在晾曬海帶。李信君攝(影像中國)
圖⑥:廣東省遂溪縣,養殖戶出海收獲金鯧魚。付海燕攝(影像中國)
圖⑦:內蒙古自治區達拉特旗,溫室草莓迎來豐收。雷 聲攝
圖⑧: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工人在育苗棚內澆水。劉學懿攝(影像中國)
圖⑨:福建省安溪縣,自動化無人植物工廠中的智能機器人正在工作。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攝
圖⑩: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收割機在麥田里作業。閆 鑫攝(新華社發)
好吃的食物哪里來?耕地之外,我國還有40多億畝林地、近40億畝草地和大量的江河湖海等資源。一座座森林糧庫、海上糧倉,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供給。據統計,全國森林食物年產量超2億噸,成為我國繼糧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農產品;水產品人均占有量超過48千克,涵蓋300個以上養殖品種,已建成海洋牧場300多個,深遠海養殖規模有序擴大;全國現代設施農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目前我國約70%的肉蛋奶和52%的養殖水產品由設施養殖提供。
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各地堅持系統理念,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加快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放眼全國,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堅持市場導向和綠色發展,鄉村產業加快實現全鏈條升級。目前,全國已形成180個優勢特色鄉村產業集群、1509個農業產業強鎮,全產業鏈產值超過5.6萬億元,輻射帶動2000多萬戶農民。
民以食為天。在邁向農業強國的新征程上,牢牢樹立大食物觀,將持續夯實糧食安全,讓你我的餐桌更加豐盛。
來源:人民日報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